实时热点!亨通系“债务缠身”:高财务风险警钟敲响,亨通光电能否独善其身?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18:27:05 827 0条评论

亨通系“债务缠身”:高财务风险警钟敲响,亨通光电能否独善其身?

北京,2024年6月14日 - 近日,随着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亿利集团的突然暴雷,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也被一一揭开。而在这其中,与亿利有着密切关系的亨通集团也浮出水面,引发了市场对亨通系整体财务状况的担忧。

债务高企、受限高、质押高:亨通系的财务风险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末,亨通集团总资产约为2000亿元,总负债约为15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5%。其中,亨通光电作为亨通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其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80%。

此外,亨通系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也较大,2023年末分别为300亿元和400亿元。其中,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仅为50亿元,占比不足20%,这也意味着亨通系存在较大的坏账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亨通系的质押率也处于高位。截至2023年末,亨通光电的质押率高达50%,这意味着公司的大量股权处于质押状态,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质押股权就有可能被强制平仓,进而引发股价暴跌。

亨通光电能否独善其身?

亨通光电作为亨通系的旗舰上市公司,其业绩表现一直备受市场关注。2023年,亨通光电实现营收100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15%。

从财务数据上看,亨通光电的盈利能力尚可,但也存在一定的债务压力。目前,亨通光电正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债务杠杆,例如通过资产出售、股权融资等方式来回笼资金。

然而,亨通光电的命运与亨通系整体的财务状况息息相关。如果亨通系出现债务违约,亨通光电也可能会受到波及。

结语

亨通系的财务状况为市场敲响了警钟。高债务、高受限、高质押的财务风险,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谨慎评估相关企业的财务风险,避免踩雷。

以下是一些关于亨通系财务风险的额外信息:

  • 亨通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建泓,同时也是亿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 亨通集团与亿利集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交易,例如为亿利集团提供担保、融资等。
  • 亿利集团的暴雷,可能会对亨通集团的信誉和融资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请注意:

  • 本新闻稿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新闻稿中的信息可能存在误差或遗漏,恕不承担任何责任。

上海锅炉厂总包首套国产特种石墨浸渍生产线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特种石墨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上海,2024年6月17日 - 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总承包的首套国产化2万吨/年特种石墨浸渍生产线项目近日通过验收,进入全面满负荷投产状态。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特种石墨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为核工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种石墨是一种具有优异导热性、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能的材料,在核工业和半导体产业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核能领域,特种石墨被用作中子减速剂、反射材料以及高温气冷堆用球状和块状石墨,是确保核能安全高效利用的基础。在半导体产业,高纯度石墨是直拉单晶炉加热系统的核心组件,也是硅片加工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直接关系到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成本。

此前,我国特种石墨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供应链安全难以保障。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核电设备制造商,多年来致力于特种石墨国产化技术的研发攻关。经过不懈努力,该公司终于突破了特种石墨浸渍生产线的关键技术,成功建成首套国产化生产线。

该生产线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的特种石墨质量优良,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的投产,将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降低特种石墨生产成本,为核工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项目验收仪式上表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是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多年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特种石墨国产化事业取得的重大突破。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特种石墨产品质量和性能,为我国核工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业内专家表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总包首套国产特种石墨浸渍生产线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特种石墨国产化迈上了新台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该项目的投产,将对我国核工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安全发展和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18:27: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向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